此刻点亮的灯塔,将照进你的未来
The School of Athens, Raphael, 1509-11
教育不是填满一只器皿,
而是点燃一簇火苗。
| 「十日谈」人文艺术夏令营
艺术史·艺术家工作室·哲学
#ArtSummerCamp
「十日谈」回顾篇最终集,让我们一起回望少年们如何跟随老师在哲思中飞跃,见证人文之火种如何成为少年心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从五千年的艺术史经典纵览,跨越到当下鲜活的艺术现场。
当史前的原始文明举起手中的火炬,他们在岩壁上画下人与野牛的共生;当文艺复兴的光芒再次点亮古希腊式的力与美,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当电灯亮起,属于现代人的都市生活方式、观念也随之被点亮。艺术史课堂上的漂流之旅,让少年们看到人类意识书写的痕迹。
“在课堂上看到的德·库宁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抽象艺术的美。”
——「十日谈」学员
艺术史≠艺术。
在卷轶浩繁的艺术史中饱览经典作品后,特别安排的艺术家工作室访问日,第一次打开了创作背后的魔力盒子,让孩子们有机会看到一件件作品诞生的过程。
走入艺术家工作室,少年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些被创作、收藏、书籍、手稿填满的空间,如同一个个灵感的游乐场,让孩子们流连忘返频频发问:
如何在生活中觅得灵感?
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
您是特意「选择」了抽象的创作形式么?
为什么艺术家从来都不感到无聊?
艺术一定是美的么?
最让少年们感到触动的是,艺术创作不只是偶发的灵光乍现,更是日复一日的探寻、观察、思考的长期积累,我们熟悉的世界被艺术家定格、拆解、重新糅合为另一种观看方式。
《就他吐了一口气》,计文于-朱卫兵,2013年
图片感谢艺术家惠允使用。
“所有人忙着低头走路,突然我想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中停下来抬头看一看天,这种微妙的心情也被艺术家捕捉到了。在他的手中,我们变成了寓言故事里的小玩偶。”
——「十日谈」学员
◼︎哲学,为独立的人格构建思维的底色。
在巨星璀璨的哲学世界,任何一位思想巨擘都不难成为哲学的开启日。
但我们的哲学导师余明锋老师却选择了一个十分精当而意味深长的概念开启了少年们的哲学旅程:源自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理论,在这个晦明交界的意象中,最大化地激活少年们的想象,一同探讨哲学的意义。
洞穴的概念植根于人类最原初的记忆中,它是人类最早的庇护所,同时也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想象,它的温暖与安全让我们难以设想离开它的可能性。
洞穴也是和每个现代人息息相关的概念,它可能是每个人的舒适圈,是固有经验带来的「坐井观天」;对于少年们来说,洞穴可能是课本上的标准答案、原生家庭的教育;信息时代的我们在眼前这一方小小的屏幕上接收一切信息,「手机」便成为新时代的洞穴。
而哲学,便是走出洞穴的不安分者。与其说哲学是回答问题,不如说它教我们如何提出问题:
何为真实?
我的所见所闻的是唯一的答案么?
什么样的力量包围与禁锢了我?
如何走出洞穴,洞穴外是真理的太阳还是另一些投影与幻象?
身处其中的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十日谈」人文艺术之旅的每一站,导师们都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将探索的主动权交到少年们手中,激发每一个个体独特的感知与体验。
「十日谈」不是单向度的“启蒙”,而是互相的“启发”:一种既有的知识,与天性和好奇心的相互启发。作为主持导师,我同样收获良多。
自我介绍的时候,个性满满的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长大之后不要成为别人,要做自己。我想抛出的问题是:什么是“自己”?相对于他人而言,还是相对于“自己”身处的世界而言?“自己”又从何而来?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我到现在也还能想起小时候用手电筒对准夜空的情形,那束微弱的光自然无法照亮一个孩子对于天地的疑惑,可那种疑惑不正是生命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开放吗?感恩短暂的课堂,让我记住孩子们沉思大问题时闪光的眼神。
artpasskids 儿童艺术项目由 ARTPASS 出品。艺术之于孩童的重要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艺术开辟“自我”的精神世界,得以在这片天地中恣意挥洒、进退自由。
artpasskids 创研团队集合多位艺术家与研究员,秉承 ARTPASS 通感与跨学科的核心理念,实践「通过艺术的教育」,推出「以孩子为主体」的儿童艺术系列课程及活动。
在你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宇宙的诞生。
月亮见证一切,不需要相机的照片。